隨著各種訂餐APP的火爆,外賣餐飲已經延伸到大學生群體。在學院路等高校扎堆的地方,吃膩了食堂或懶得出宿舍的在校大學生叫外賣非常普遍。但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了京城18所知名高校,發(fā)現至少8所高校已出臺了不允許外賣送餐到校園內的規(guī)定。對于這樣的管理規(guī)定,在校大學生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。(11月23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場景,APP火爆,讓外賣訂餐變得更容易,而站在信息技術前沿、身處相對封閉的高校學子,自然成了外賣群體的重要消費群體,而與此同時,外來的送餐人員自然成了“問題”來客。
當許多人開始坐享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所帶來的便利,禁止外賣進入校園所帶來的違和即視感,倒也不是不能理解。但是,在諸多聲音中,首先的一種聲音是極為不理性的,有人簡單地將外賣被禁止進入校園,直接等同于高校對外賣說不,然后把它上升到侵害學生基本權利的層面,甚至還有聲音將此視為“建設世界一流大學”的障礙,似乎要是不讓著外賣進了校園,這一流大學就是個夢。
首先要厘清的一個問題是,那些出臺禁令的高校,只是不讓外賣送餐人員直接進入校園,盡管從事實上造成了外賣火爆的障礙,但這并不能說明校方對外賣的態(tài)度。這就好比說學校周邊禁止擺水果攤,誰也不能說學校是對水果排斥。這樣的過度解讀,顯然是在亂扣帽子。
其次,當我們在爭論外賣到底能不能進入校園,究竟在爭議什么呢?換句話說,是不是說允許外賣進入校園,就能彰顯出開放的胸懷了呢?是不是這就是值得點贊呢?而那些不允許的,則可視為封閉呢?事實上,是否允許外賣進入校園,充其量是一個管理方法上的問題,無論那些允許進入的高校是否因外賣進入發(fā)生過安全問題,外賣隨意入校都一定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,那么,有些高校綜合考量各種因素,比如增加消費便利,最終放開了外賣進入,而有些高校同樣結合自身情況,給外賣貼上禁行標簽。無論是哪種情況,都無關乎道德色彩上的評判,只是不同的方式選擇而已。
當然,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,外賣的火爆,所揭示的其實是學生們消費選擇多樣化的強烈需求,而這個需求,并非一定需要存在安全隱患的外賣來實現,它給所有高校提出的命題是,高校內的食堂如何通過豐富菜譜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需求?畢竟來說,外賣的火爆,除了存在安全問題外,衛(wèi)生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,那么,如果能通過相對安全的校園食堂來滿足學生的潛在需求,則是功德無量的好事。而這,恐怕才是外賣能否進入校園中最值得關注的話題。
于此而言,外賣能否進入校園這事,說大不大,說小也不小,關鍵在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,無論能不能進校園,關鍵是能真正給校園消費帶來安全和衛(wèi)生保障。尤其值得期待的是,能讓校園食堂菜譜成為火爆的訂餐APP現實版。(作者高亞洲)